第(2/3)页 “若是我们不主动占据话语权,那民间便会不断冒出来各种各样的文章来讲述航海之事,这里面的故事良莠不齐,甚至有人为了赢得满堂喝彩,凭空捏造,刻意放大某些事,贬低某些事。” “远航是集体的成功,不是某个人的英雄行为。所以,这书已是刻不容缓,今年不问世,日后百姓信谁的?不仅这书要问世,还必须以朝廷的名义,公开发行,以正视听。” 马三宝、汤鼎等人连连点头。 这倒是,不少地方确实编排了一些关于大航海的戏,这些戏份部分是真实的,但对人物的刻画,对台词的编排,许多都过于发挥想象力了,更多的在于去调动看戏人的情绪,而不是在于真实,一句话: 爽就够了,不管逻辑,不管那个身份,那个环境,那个时候这样做合不合适。 总如此刮歪风邪气是不合适的,这本书确实不能再拖了,故事长一点就长一点,不碍事,好故事谁怕长。 罗贯中想了想,答应下来。 顾正臣安排人去请几个写字好的儒士或书吏,书完成了,还需要抄本,总需要留一份在罗贯中这里以供修改之用。 罗晟听清楚了,这群人是书坊的人,前来与父亲商议书雕版印刷的事了。 叹了口气,转身离开。 没多久,罗晟便带着一个小包裹返回,上前将包裹交给顾正臣:“父亲痴迷著书,这段时日为这本书付出良多,我们家境并不富裕,这里是家中全部积蓄,合计十一两银钞,不知够付梓几本?” 顾正臣看着眼前的小包裹,疑惑地看向罗贯中:“还瞒着他们呢?” 罗贯中呵呵笑道:“我回家,只是想安安静静当个父亲,爷爷,可没想太过招摇,若是他们都知道了,难免向外面说,这样一来,这家怕也安宁不了,书也无法写成,日后也难修改了。” 顾正臣敬佩罗贯中这种人,经历过风风雨雨,亲历过大航海,回来之后依旧安然平静,对他来说,生活似乎并没什么改变,改变的只有他的阅历,智慧与目光。 推开罗晟的小包裹,顾正臣认真地说:“你父亲这本书是为朝廷写的,不仅不会收付梓费,日后这本书每发行一本,那罗家就可以拿到十文钱的收益。罗先生,你看如何?” 罗贯中摆了摆手:“这些我都不在意,只要书能出世,为世人阅览、传看,那我就知足了。” 第(2/3)页